如需要了解详细内容,请联系:021-26093750;021-26093352
详细>一、政策演进与关税机制解析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2日启动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185个经济体实施差异化税率:中国面临34%新增关税(叠加原有20%税率后累计达54%),日本、韩国分别加征24%和25%,欧盟为20%。4月8日补充行政令进一步将中国商品税率提升至104%。
此次调整不仅针对中国,还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同步加税,彻底封锁“绕道出口”路径。
新税率下,对中国动力电池征收的关税为:3.4%+25%+20%+25%=73.4%,对于储能电池等其他电池征收的税率为:3.4%+7.5%+20%+125%=155.9%。(对于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特朗普于3月26日援引232条款设立了额外25%的进口关税,其中汽车关税于4月3日生效、零部件关税于5月3日生效,汽车和零部件将不再受本次对等关税影响)
二、对锂电出口的短期冲击与结构性分化
1. 直接出口锐减:
2024年中国锂电池对美出口额达153.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25%,其中储能电池出口占比高达57%(约35-40GWh),而动力电池受IRA法案限制,直接出口仅占1.4%(不足1.8GWh)。104%税率下,美国市场中国锂电产品价格将翻倍,短期内订单转移不可避免。
2. 动力电池间接影响有限:
2024年中国对美直接出口仅1.8GWh(占总量1.4%),IRA法案下美国车企优先采用日韩供应链,叠加关税后中国产品价格竞争力丧失,预计2025年出口量同比下滑超80%。此外日韩新关税水平接近,供应链较为稳定,替代性弱,新关税政策不会改变美国三元正极材料供应格局。
从装机量来看,2024年宁德在美动力装机14GWh,占比12%,对应动力电池直接/间接出口美国18GWh,对应碳酸锂需求量为1.2万吨。
3. 储能领域显著呈压:
美国储能市场90%依赖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美国本土产能爬坡缓慢(2024年自供率不足20%),高税率可能迫使项目商转向日韩供应商(如三星SDI、LG新能源的磷酸铁锂产线转型)。但是短期内,三星SDI、LG新能源的铁锂产能仍然难以起量,且规模较小,难以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需要采购中国。若是按照2024年储能电池40GWh计算,对应的碳酸锂当量约为2.4万吨。
三、中国企业的三重破局路径
1. 技术代际跨越构筑护城河
固态电池:中国电池企业对固态电池的研发、装车加速,有望在下一代电池技术浪潮中,通过代际优势再次形成新的领先优势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宁德时代硫化物电解质技术已装车测试,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
钠离子电池:钠电池今年在国内呈现起量趋势,随着其量产应用带动规模化降本,远期制造成本将会低于锂电池,未来有望绕过锂电池关税限制,为中国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另辟赛道。随着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技术在骁遥超级增混电池上落地应用,钠离子电池将在除A00级之外的车型使用,进一步扩大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份额,叠加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曾毓群对钠离子电池的预期,也从替代20%-30%磷酸铁锂份额提高到替代50%。
2. 全球化产能矩阵
东南亚:宁德时代印尼60亿美元基地、国轩高科越南20GWh项目。
中东:比亚迪获沙特 12.5GWh 储能订单。
欧洲: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投产,匈牙利工厂2025年产能将达100GWh;国轩高科斯洛伐克基地年产20GWh电池项目启动。
拉美:亿纬锂能巴西工厂 2025 年投产,供应特斯拉南美超级工厂。
3. 商业模式创新
电池租赁服务:阳光电源推出“储能设备租赁+收益分成”模式,通过共享储能、储能租赁等创新模式,在降低储能业主投资门槛的同时,推动储能设备利用率最大化,将硬件出口转化为服务输出,同时,其退役电池还可就地回收再利用。
回收本地化:格林美在美布局5万吨回收产能,实现“矿产-制造-回收”闭环。从而规避相关原材料进口限制。
四、结论
短期美国关税将会导致中国锂电出口减少从而传导至碳酸锂需求量,全年碳酸锂价格重心下移。但是长期来看,全球新能源转型不可逆转,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与技术迭代,仍是锂电产业核心参与者,关税壁垒难以动摇其根基。
资讯编辑:李攀 021-26096676 资讯监督:方李喆 021-26092058 资讯投诉:陈跃进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